罗国芬

职称/职务: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人口学、公共政策

电子邮箱:dxflgf@126.com

办公室:经管大楼A楼1000室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法学博士,人口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2008.9-2014.11)

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2000.9-2003.6)

本科,行政管理(自学考试),湘潭大学(1995.9-1999.6)

专科,历史教育,衡阳师专(1993.9-1996.6)

 

工作经历

1996.07-2000.08 湖南省宜章县第二中学,中学历史二级教师

2003.09-2005.08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助教

2005.09-至今     BOB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公共管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2018.02-2019.02   挂职任宝山区民政局副局长

2020.09-2021.08   挂职任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研项目及成果

参与的科研项目

2006.6-2012.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留守儿童影响机制研究》(佘凌博士主持),排名第二。结题评定等级:良好。

2009-2014 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居住者居住生活救助研究》(2009BSH002,陈映芳教授主持),排名第四。

2016-01至2016-06,《2014-2015年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课题(徐福缘教授主持),排名第三。

2018-08至2018-10,康桥工业区职工服务站需求研究,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总工会委托课题,排名第二。

 

主持的科研项目

2010-2013,2011年度闸北区青年生存与生展状况调查研究(Z2012303030)、2012年度闸北区青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研究,闸北区人民政府青年局。

2012-06至2012-09,《闸北区苏河湾地区开发与人口发展研究》,上海市闸北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闸北区发改委。

2012-10至2013-05,本市户籍刑释解教人员2012年度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调查报告(Z2012303032),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

2014-03至2015-03,《儿童安全的社会与心理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Z2014303022),上海市妇联年度重点项目。

2017-10至2017-12,《上海市安置帮教工作规定》实施情况课题研究,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委托课题。

2019-01至2019-06,《徐汇区安置帮教工作现况与问题调查研究》,徐汇区司法局委托课题。

2019.12至2020.04,《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调查(CLOURS)》(杨浦区),华东师范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委托课题。

2019.3至2019.12,《居民婚检意识的社会认知与提升婚检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致公党上海市委招标课题。

2021.03至2021.09,《杨浦区在线教育现状及前景的调查思考》,杨浦区政协委托课题。

2021.3至2021.12,《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的风险沟通研究》,致公党上海市委招标课题。

 

校内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研究(Z2018303148)SK18YB19,已结题,出版专著一本,发表1A2B论文。

上海未婚者择偶机会的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研究(Z2018303011)1F11303007,已结题。

另主持完成校内教研项目3项。

 

期刊论文

[1]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现状、原因与政策意涵[J].少年儿童研究,2021(03):60-72+59.

[2]罗国芬.上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人口峰值观点之辨析[J].中华少年,2020(16):67-68.

[3]罗国芬.通过社会学课程培养公民能力: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思考[J].科教导刊,2020(05):75-76.

[4]罗国芬.试论上海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节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93.

[5]罗国芬.“形同”与“质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构中的国际比较[J].青年探索,2019(03):73-82.

[6]罗国芬.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1):96-99.

[7]罗国芬,邢青.谨防数学方法预测常住人口出生率的偏误[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8,40(01):40-45.

[8]罗国芬.儿童权利视角:农村留守儿童“再问题化”[J].探索与争鸣,2018(01):79-83+143.

[9]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污名化是怎样形成的?——以“问题”规模为例[J].青年学报,2017(03):43-47.

[10]周嘉颖,罗国芬.青少年遭受校园霸凌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7(01):174-191.

[11]周嘉颖,罗国芬.信息政策分析的文献评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3):148-150.

[12]罗国芬.中国社会学课程开设先驱者史实考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01):64-68.

[13]冯菁,罗国芬.都市少年儿童伤害情况报告——基于上海市的实证调查[J].青年学报,2016(03):74-80.

[14]周嘉颖,罗国芬.青少年的人身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青年学报,2016(03):81-86.

[15]罗国芬,周嘉颖.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师生的学术贡献略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01):93-99.

[16]罗国芬.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J].探索与争鸣,2016(01):41-43.

[17]罗国芬.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及其成立时间辨——谨以此文纪念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成立100周年[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01):74-80.

[18]罗国芬.都市更新中“超小区域”重大开发项目的人口影响研究——以闸北苏河湾地区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15(06):33-40.

[19]罗国芬.增进民生“幸福”先从减缓生活“痛苦”入手[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3(01):90-91.

[20]罗国芬.大都市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痛苦状况调查研究——基于上海市Z区的实证调查[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18-20.

[21]罗国芬.城市基层政府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设置与运作研究——以上海市某区为例[J].青年探索,2013(04):86-89.

[22]罗国芬.婚姻挤压、可婚指标与我国婚姻统计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3(12):1+189.

[23]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研究:一项二手分析[J].青年探索,2012(01):80-84.

[24]佘凌,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06):137-146. 佘凌,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0,(4):11-21.

[25]佘凌,罗国芬.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22-26. 余凌,罗国芬.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8,(4):15-19.

[26]罗国芬,陆静,李正明,刘丽华.大城市特困家庭“中心化”的困境:以上海市杨浦区“双千”家庭为例[J].社会学杂志(内部刊物).2008,(1):47-51,40.

[27]佘凌,罗国芬.中国人口迁移与留守子女的历史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139-143.

[28]罗国芬,佘凌.留守儿童调查有关问题的反思[J].青年探索,2006(03):13-15.

[29]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问题评述[J].青年研究,2006(03):8-14.

[30]罗国芬,蔡玉军.从非社会性行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10-12.

[31]佘凌,罗国芬.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J].青年研究,2005(10):36-42.

[32]罗国芬.只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J].领导科学杂志.2005,(11):18-19.

[33]罗国芬,于林英,田克家.社会学与常识: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的三种透视[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6-9+12.

[34]罗国芬.从1000万到1.3亿:农村留守儿童到底有多少[J].青年探索,2005(02):3-6.

[35]罗国芬.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计算方法的探讨[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1):14-16+20.

[36]罗国芬,佘凌.试论儿童教养方式问题化的对象——兼论儿童教养方式研究中几个概念的关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70.

[37]罗国芬.走向“问题化”的儿童寄养[J].青年探索,2004(04):45-48.

[38]罗国芬.城市化运动中的征地、拆迁问题[J].社会观察,2004(06):47.

[39]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7-9.

[40]余凌,罗国芬.谁对青年流动人口的下一代负责——兼谈“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青年探索,2003(05):13-14.

[41]罗国芬,姚福生.社区人民调解中的道德风险分析[J].理论文萃.2002,(5):26-29.

[42]罗国芬.社会公德的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30-32.

[43]罗国芬,邓喜芬.寄养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比较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探索,2003(01):20-23.

[44]罗国芬,姚福生.少子化与流动儿童、少年在城就读的发展空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21-26.

[45]罗国芬,邓喜芬.寄养:到底有什么影响——农村初中寄养子女群体社会化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2(06):7-11.

[46]罗国芬.城市社会帮困工作中道德风险的社会学分析[J].理论学刊,2002(04):100-101.

[47]罗国芬,邓喜芬.农村初中寄养子女寄养情况调查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2002(03):21-25.

[48]罗国芬.研究生眼里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J].青年探索,2002(02):8-11.

[49]罗国芬.社区人民调解制度及其基层实践——以转型期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72-75.

 

会议/研讨会论文

[1]罗国芬,打破“胡焕庸线”之辨析.2015 .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罗国芬,都市利益与旧区改造维权——都市大开发中的进取性市民维权的案例分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中国道路 政治·法律·社会 第37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文集 2011年度 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罗国芬. 大城市特困家庭“中心化”的困境——以上海市杨浦区“双千”家庭为例[C].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368.

 

学术专著

[1]罗国芬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以其学业成绩的“问题化”为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2]罗国芬著.乡村振兴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9.

 

参编教材

[1]参编,《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常用方法:危机管理》,载于李正明主编《公共事业管理教程》(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参编,第六章《应急处置与救援》,张永理,李程伟主编《公共危机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规划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ISBN: 9787307083455。

[3]参编,公共管理环境(p459-p514),载于陈敬良主编,《公共管理案例新编(上、下)》(研究生参考用书),学林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ISBN:9787548600695。

[4]参编,《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变迁分析》,载于张明军主编《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分析》(政治学参考教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9月版。

 

著作中的文章

[1]陈新光、唐黎萍、罗国芬等,政府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载于杨雄等著. 教育合作论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10 ISBN号:978-7-208-10921-6(p203-p225)。

[2]陈映芳罗国芬,城市化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年鉴 2007-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p222-p230.

[3]范元伟、罗国芬等,《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研究》,载于上海市教委主编,《理想  抉择  战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ISBN:9787544439138,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p208-p213。

[4]徐福缘、孙绍荣、罗国芬、魏欣,《教育系统工程学科研究进展》,载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5)》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ISBN:9787504670786),p140-p162.

[5]罗国芬.进取性市民维权与都市“畸零地”城市更新的困境——上海YP区Q家浜的个案研究[J].中国城市研究(第六辑), 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p333-p342.

[6]罗国芬,陈映芳.近年国内城市社会结构研究述评[J].中国城市研究(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p203-p238.

 

报刊文献

[1]罗国芬. 科学看待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断崖式下降”[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21-04-02(004).

[2]罗国芬.以本为本潜心教书育人[N].上海理工大学报.2019.06.10(第02版)

[3]罗国芬.水利泰斗身后的伟大女性[N].上海理工大学报.2018.09.25(第04版)

[4]罗国芬.沪江才女陈维姜 抗日救国功勋彰[N].上海理工大学报.2017.06.09(第04版)

[5]罗国芬.忆沪江时期的一名好老师[N].上海理工大学报.2017.01.10(第04版)

[6]罗国芬.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及其成立时间辨(二)[N].上海理工大学报.2015.05.10(第04版)

[7]罗国芬.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成立时间辨(一)[N].上海理工大学报.2015.04.25(第04版)

[8]罗国芬.有多少和谐社会需要构建?[N].社会科学报.2005.04.21(第002版:改革实践)

[9]罗国芬.“留守儿童”有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5.01.13(第002版:改革实践)

 

书评

[1]罗国芬.教育病理的社会学分析——《吾国教育病理》评介[J].年轻人.2019,(39).


科研获奖

[1]2010年1月,《城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策略研究》上海市妇联妇女儿童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三等奖(参与者,负责问卷设计、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撰写等)。

[2]2010年1月,《完善上海市学习型家庭政策刍议》,杨浦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优秀论文三等奖(独立完成)。

[3]2010年11月,《都市开发中的都市利益与城市政府的旧区改造争议》,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10年会优秀论文奖(独立完成)。

[4]2011年1月,《社区文化与女性发展调研报告》,上海市妇联妇女儿童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独立完成)。

[5]2011年1月,《儿童托育对家庭政策的挑战――从二手分析反思留守儿童家庭生态环境的优化》,上海市妇联妇女儿童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优胜奖(独立完成)。

[6]2011年9月,《都市利益与旧区改造维权――都市大开发中的进取性市民维权的案例分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独立完成)。

[7]2012年3月,《上海市青年女性痛苦指数状况调查研究》,上海市妇联妇女儿童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独立完成)。

[8]2013年4月,《闸北区苏河湾地区人口的控制和发展研究》,上海市统计学会2012年度统计论文、统计分析评比三等奖,上海市统计学会(排名第二)。

 


主讲课程

本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政府采购等


硕士: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社会福利与保障、社会研究方法


学术活动与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学会会员、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员、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会员、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会员。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评审专家。致公党上海市委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专家。

2008.07--2008.08,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第三届中国研究方法营学习。


荣誉

教学获奖

2013-2014年度,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奖(独立)

2014-2015年度,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奖(独立)

2015-2016年度,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奖(独立)

2016-2017年度,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奖(独立)

2017-2018年度,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奖(独立)

2018-2019年度,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奖(独立)

2007年12月,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2017年12月,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4-2017年,3篇课程教学案例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等主办的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收录。

2篇案例入选上海MPA教学案例库第一期建设项目上海MPA教指委案例库。


社会服务获奖

2014年05月,获致公党上海市委2012-2013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5年05月,致公党上海市委2014年度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三等奖;

2016年12月,致公党上海市委2015年度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三等奖;

2016年12月,致公党上海市委2016年度社情民意优秀信息奖;

2017年03月,致公党上海市委2016年度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二等奖;

2017年11月,致公党中央2016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成果。

2019年06月,致公党上海市委2018年度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三等奖;

2019年11月,获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优秀党员”称号;

2020年11月,被致公党上海市委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