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7〕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效政治思想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院课程思政工作,现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达成“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入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教育教学而全过程,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院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三、重点任务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明确育人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固本铸魂、培德育人。坚守“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严禁在课堂上传播违反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2、实施分类指导
根据学院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突出“一专业一特色”。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重在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理学、工学类专业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3、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挖掘每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4、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从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引入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之中。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审定工作中,重点考量其对“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将“德育功能”纳入对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教学建设项目的遴选立项与验收评价指标中。在原有课程评价体系基础上,根据“课程思政”特点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5、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强化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专业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之中,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教师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并重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答疑辅导、第二课堂等渠道,有效实现思想引领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增强教师育德能力。
四、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教学院长和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本科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党支部书记以及教务办负责人、宣传员组成。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2、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育德意识、育德能力、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课程思政成为各系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对各系教学和教师党支部党建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
3、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在年度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通过教改立项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示范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成果发表、进修培训等工作。
BOB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2020年7月17日
附件:上理管〔2020〕34号 BOB半岛·体育官方网站课程思政工作细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