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队伍中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14名党员为高级职称……这个年轻活力、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就是BOB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系统科学系党支部。近年来,党支部围绕实现“七个有力”,结合系统科学学科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支部实际和教师主责主业,党建与学科相融合、党建与育人相融合,积极将支部打造成能量满满、积极向上、同频共振、协同有序的党支部。
以系统思维树牢价值“高线”,打造学习型党支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系统科学系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贯穿于支部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系统观念,规范“三会一课”,通过集体“共学”、个人“研学”、情境式“深学”等方式来打造多维学习矩阵,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政治理论学习,以此筑牢队伍思想根基。
支部要求党员以系统思维认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想信念、事业追求和道德品行等各个层面,树立更高标准,保持“高线”追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思维方法,弘扬钱学森的科学报国精神。为了使思政理论学习更加鲜活和生动,支部组织党员赴钱学森图书馆、上海潜艇展览馆等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主题学习实践活动,重温红色记忆,激励教师勇担科教兴国、制造强国使命。为了加强红色经典的阅读,支部购买《毛泽东选集》《百年党史》《革命者》《火种》《战将》等一系列图书,作为学习和参考资料,有助于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的思想理论、有效提升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支部赴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
支部赴上海潜艇展览馆参观学习
坚持系统观念树名师榜样,党建赋能学科建设
以历史衔接当下,从榜样中汲取力量。支部秉承系统观念,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支部党员以身作则,实践育人率先垂范,层层示范,层层带动。支部树立名师榜样,宣传老党员车宏安教授的事迹,引导师生了解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发展史中找寻与今日党员教师、当前学科发展产生共鸣的可能,成为支部建设重要的“打开方式”,激励全体党员教师为学科发展不懈奋斗,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支部通过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专业理论储备,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为学科专业发展汇聚强大合力。依托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学科每年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系统科学大会的主办工作,2022年第六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由我校承办,全体党员参与了审稿和会议组织交流工作。学科注重系统思维的普及与推广,服务社会公共公益事业,出版了《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报告》,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卷)第三版的组稿和撰写工作。积极组织系统科学前沿系列主题讲座。为了充分展示学科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推进系统科学研究生宣传工作。通过举办“系统科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将优秀校内外学生邀请进来,从而有效提高招生宣传的力度。同时成立专门的招生宣传队伍,走向其他高校进行招生宣讲。
高岩教授在“系统科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上作报告
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党建引领协同育人
培养优秀人才,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支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发挥系统学科特色,聚焦专业课程建设,推进“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的育人路径,着重培养学生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系统观念”,物理(知识传授)、事理(能力培养)、人理(价值引领)三个维度协同育人。从课程思政到校友沙龙活动,从院士讲座到科研探究,从学科历史到学科前沿,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弘扬系统思维,把握全局,懂得物质运动的机理,明白做事的道理,通晓人生的价值。
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多名学生发表SCI一区论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华为杯数学建模、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全国研究生工业与经济金融大数据建模与计算、上海市大学生工业工程应用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全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薛禹胜院士为系统科学师生作学术报告
【党支部基本情况】
系统科学系党支部共有23名党员,其中18位教师,5位在站博士后。党员队伍中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14名党员为高级职称,40岁以下的党员13人。党员中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上海市扬帆学者1名,上海理工大学思学学者2名,乘风学者1名,超级博士后2名。2021年支部获批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度获批上海理工大学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供稿:系统科学教工党支部
转载自学校首页【党旗猎猎】栏目https://www.usst.edu.cn/2024/0411/c934a57623/page.htm